当前位置: 过滤机 >> 过滤机优势 >> 成都大运会的碳中和之路
8月8日,成都大运会圆满闭幕。此次大运会遵循“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在大运村建设运营中积极植入绿色低碳措施,着力诠释让全世界青年感受美丽中国、美丽四川建设的生动缩影。
随处可见“可回收再利用”
每一个在成都大运会场馆用餐的工作人员,都已经习惯将食物残渣和餐盒分开丢弃,垃圾箱上分类丢弃的提示,展示出成都大运会的绿色标签。
这个餐盒其实也是可降解、可回收材料。不仅如此,主媒体中心、场馆内提供的饮用水瓶上,也都设置了记号区域,避免饮水浪费。
▲7月30日,男子水球场馆内的饮用水,可做标记。
新华社记者王君宝摄
可回收、再利用,已经贯穿成都大运会的各个方面。
“你将喝完的瓶子放进去,可以兑换礼品。”中国水球队运动员王贝易注意到了大运村里特别的设施——人们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弃品投进其内部后,机器即刻对废弃品进行扫描分析并生成碳积分小票,凭小票可兑换相应的礼品。
“这个设施名为‘低碳魔方’,在大运村和比赛场馆都有放置,我们希望这种趣味互动能鼓励人们践行健康低碳的生活。”现场工作人员傅诗婧介绍。
▲7月30日,大运村内的“低碳魔方”。
记者王君宝摄
不仅如此,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内的多把“雪花椅”,全部由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租赁而来,既节约成本,又物尽其用。
新能源车无处不在
和成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新能源车一样,成都大运会在车辆使用上,也践行“绿色出行”理念。
在大运村,新能源摆渡车成了西班牙跆拳道队员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斯每天必须使用的交通工具。这些摆渡车共停靠10个站点,载着运动员每天来往住处、餐厅等地。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负责大运会交通保障的新能源公交车。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大运会期间,共有辆新能源大巴、余辆新能源小型车用于交通服务。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交通90%使用新能源车,大运村内部则%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此外,成都充分利用大运会契机激发产业活力,积极发挥本土产业优势,加速充换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设施场景融合,龙泉赛区配备了50台“龙泉造”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郫都区中石油古城油氢合建站建成投运,缓解了当地多辆公交车的用氢需求。
多项能源新科技显身手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与四川省电力公司签订了《“服务绿色大运”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大运会开闭幕式、主媒体中心、大运村、竞赛场馆等赛时常规电力消费需求,综合实现%“绿色电力”使用。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为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运输”至大运会场馆,赛前,四川电网新建、扩建配套工程11个,成功实现清洁能源的汇集输送。之后将借助四川电力交易中心,有序组织开展大运会全清洁电交易,使本次大运会的所有场馆,实现%使用清洁能源。
继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绿电供应后,成都大运会核心场馆也将实现%清洁能源供电。未来,绿电供应有望成为中国举办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标配”。
“有光就有电”,多块特殊的“发电”玻璃为成都大运村提供清洁电力,并且为体育场馆的指示路牌供电。这种玻璃是碲化镉发电玻璃,发电原理是在普通玻璃上沉积一组以碲化镉为主的光电功能材料薄膜,阳光照射后会在这组光电材料薄膜层中产生电子运动,从而完成发电,实现“有光就有电”。据研制方介绍,碲化镉发电玻璃可以透光,又能利用光照发电。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的表面积增加有效发电面积,从源头上减少建筑碳排放。
图5:酒店屋顶的“发电”玻璃
来源:红星新闻
天上有光,地上有“热”。凤凰山体育公园、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等大运会场馆均构建了“多能互补、智能耦合”的地源热泵能源管控体系。据介绍,地热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且来源稳定,年平均可利用时间为72%。同时,地源热泵能源管控体系还可作为基本载荷随时启停参与电力调峰。
位于成都简阳市的跳水、柔道比赛场馆配备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空调、电梯、照明实施分区计量、监测、控制,经测算最高可节约25%的能源。同时,场馆还通过雨水回收系统节约水资源,并通过建设夜光跑道减少灯光的使用。
图6:成都大运会跳水项目举办场馆——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
来源:新华社
在大运会马拉松比赛沿线区域,12盏路灯实现了照明+储能+充电一体化。这些智慧路灯通过在灯杆上加装风力发电装置、光伏板、专用储能设备、超级快充应急能源接口,既可以实现照明作用,又可以作为充电桩使用,使街边充电成为现实。
作为每项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赛事火炬是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