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机

湖南粮企在粮油加工中注入科技新力量南方

发布时间:2022/12/2 4:11:13   

南方网讯(记者/陈伟峰)近年来,湖南粮油产业发展以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和优质粮油工程为抓手,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该省各粮食加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为粮油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近日,“洞庭鱼米香,湖南好粮油”——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粮食产业“媒体三湘行”采访团走进各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了解先进生产及加工工艺。

布局优质稻构筑双赢格局

中粮米业(岳阳)有限公司在湖南的基地以前主要种植普通的杂交稻,亩产只有-斤,自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他们抓住机遇、用活政策,积极引导基地农民开展优质稻种植。桃优香占、兆优、桃香优等高档优质稻品种被越来越多地引种到各个基地,平均亩产增产斤以上。

在岳阳县中粮米业的示范基地,农户们表示,他们从年开始种桃优香占,由于产量提高了,米质口感好,收购价格高,每亩地平均增收接近20%。

全自动化生产线(陈伟峰摄)

据了解,年以来,中粮米业陆续投入先进的检测和加工设备提升大米加工质量。目前,该企业采用全自动封闭式扦样机逐车随机扦样,使用原子吸收、原子荧光、X射线等重金属精密设备检测,大幅提高了检测精度与效率,保障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同时,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也让碎米率降低。好原粮,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加工工艺,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大米,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一条线按年加工稻谷3万吨计算,碎米率下降3%,一条生产线年加工3万吨稻谷可增效余万元。”中粮米业(岳阳)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人勇说。

20道关坚守芝麻油高品质

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我们的第一车间是原料基地”长康集团总经理谭光辉说。长康在湘阴、南县和江西鄱阳县建有22万亩芝麻、油菜种植基地,他们与当地县乡农技站签订合同,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种植技术操作要求,采取统一栽培、统一种植、统一防控、统一施肥、统一烘干储备的方式开展芝麻和油菜种植,“五统一”的标准种植流程让原料品质质量稳定有保证。

媒体采访团在了解检测过程。(陈伟峰摄)

长康集团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对农户送来的芝麻原料抽10个以上的点进行检测。每个样本都要检测水分、杂质、酸价、过氧化值、含油率、农残、脂肪酸组成等指标,进场的检测流程项目达到5个以上。检测合格的芝麻经过自动清理装置筛选除尘才能进入高位筒仓储存等待下一步压榨生产。

“从一粒芝麻到一滴油的蜕变,成败在加工”。谭光辉介绍,芝麻通过压榨生产出来的毛油还必须经过滞留沉淀、冬化脱磷除杂、储存、精过滤等1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经过抽样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到最后工序——灌装。而这些检测必须在更为精准的专业设备上才能进行,为此他们投资万元引进了全进口设备,为每一滴油“体检”。

芝麻油生产线(陈伟峰摄)

芝麻油在封闭的不锈钢管道中流动,来到了灌装工段。灌装前,芝麻油还要进行抽检,项目包括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钠含量等,这最后一次检测,有一项不达标都不允许出厂。谭光辉介绍,在芝麻油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成品出厂要经历20余道检测关。

每一滴菜籽油都有科技含量

我们到超市买菜籽油,瓶身会标注加工方式——压榨或者浸出。尽管看起来只有简单的两种方式,但是一滴油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却并不简单。“现在提倡食用油的适度加工,过度加工会导致脂溶性营养成分的损失。”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规划发展研究院院长包李林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为了把握好“度”,他们每年投入巨大的科研成本,让每一滴油一步步变得更健康、更营养。

包李林在介绍菜籽油加工。(陈伟峰摄)

年8月开始,道道全开始研究将先进实用的精准控温技术、酶法脱胶技术应用于浓香菜籽油的生产中。这两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既能够去除毛油中的杂质和有害成分,又能有效保留菜籽油产品中VE、甾醇等活性营养成份。经过近1年的攻关,年5月道道全植物甾醇菜籽油面市了。

保留活性营养成份只是加工中的一道工艺。菜籽油生产需要经过六脱工艺——脱色、脱水、脱酸、脱胶、脱臭、脱蜡,每个工艺后面都有着各种专利技术做支撑。目前,道道全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科技推动企业不断发展。道道全目前建立了产学研平台4个,既有工程技术中心,又有国家级农业油菜籽加工分中心,并与湖南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合作,每年科研投资达0多万元。

“云智慧”赋能粮食加工

年8月,金健米业与华为合作,为企业所有的大米生产线安装了工业互联网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前沿技术的使用,让大米加工实现了全流程优化。

“大米加工过程中,系统故障排除以前依靠人工值守干预,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问题慢。工业互联网运用到大米加工生产后,一旦系统故障,就会第一时间报警,报告位置和故障情况,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现在的新系统还会根据实际问题状况及时调整生产线工作,减少损失。”金健米业有关负责人介绍。

媒体采访团在了解工业互联网系统。(陈伟峰摄)

云智慧技术,让大米生产更加聪明,生产线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不同大米品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参数。以前,加工参数的调整全凭操作工人的经验。改造后的生产线,可以根据大米品种自动调整最优加工参数,产品质量一致性水平大幅提高。此外,流水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流量不匹的情况,系统会自动调整全线流量,让生产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提高生产效率。

互联网粮食加工相结合,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据金健米业生产负责人介绍,仅包装线人工就由原来每班28人减少到每班14人,减少50%,包装损失减少了1%,能耗下降了10%,产能增加了15%-20%。

“互联网+粮食加工”正在湖南粮食产业不断推广,工业互联网让粮食生产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提升加工品质和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5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