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机

一、汉阴县十三五水利扶贫成就

我县十三五期间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其中1.68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工程处,解决6.8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27.2万农村群众受益,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31%;建成河湖长制体系,汉江、月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实施了漩涡、汉阳集镇汉江防洪和月河五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市第一个PPP项目,即月河综合治理县城至平梁集镇段工程主体完工;凤堰古梯田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洞河水库建成蓄水、电站试运行发电;完成了太丰等3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成功创建省级节水示范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把城乡安全供水作为基本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坚持以饮水安全全覆盖为目标,探索建立了规范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智慧化服务、系统化驱动的建设管理体系,有效破解了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运转不畅等难题。年县水利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荣立集体二等功。

1、农村供水建设管理现状

工程建设方面,全县现有农村供水工程处,其中千吨万人供水工程2处,千人至万人供水工程64处,百人至千人供水工程处,百人以下供水工程处。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1.7亿元,先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9批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全面改善了27.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6.8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自来水普及率从“十二五”之初的65%提升到99.31%,集中供水率从55%提升到96.48%。

水源地保护方面,县水利局印发《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推进建立健全水源保护机制。水费征收方面,县发改局以汉发改价字〔〕23号文件对我县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价格进行了批复。水质处理方面,我县水源水质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肠杆菌和浊度超标,通过过滤沉淀和消毒即可达标。运营管护方面,“十三五”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工作,将农村供水工程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下放到各镇人民政府,经营权面向社会放开,推行供水市场化。

2、农村供水经验做法和成效

(一)规范化建设,精准施策促脱贫。

坚持以饮水安全全覆盖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精准施策”要求,全面补齐短板,规范、有序推进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汉阴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明确“规模工程优先部署、单村水厂因村布局、小型供水工程按需补充”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构建区域大管网联通、大配套衔接的格局。在布点建设中,全县水厂按照有院子、有绿化、有监控设施、有消毒净化、有办公用房“五有标准”规范统一建设,项目实施全面落实“四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二)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全覆盖。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县政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供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实施农村集中供水运营市场化,通过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减轻农村居民水费负担。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清产核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对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下放到各镇人民政府,夯实属地管理责任,经营权面向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放开,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护积极性。

(三)智慧化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引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服务体系,提升管水效能和水平。组建农村供水管理中心,将各镇及镇周边水厂纳入中心集中管理,逐步实现所有水厂纳入管理全覆盖。

(四)系统化驱动,夯实责任强保障。

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汉阴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汉阴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及管护资金管理办法》及《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的通知》,明确相关单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运行管理责任,并落实各供水工程直接管护人员,组织开展管水员培训,农村供水管护能力不断提高。县财政每年预算万元作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补助经费,科学设置民营供水公司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等次给予相应维护资金奖补。

二、巩固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进展情况

乡村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工作和政策方面的衔接,出台了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在组织机构,建立了农村供水动态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水费收缴、财政补助机制,开展了多次业务培训和宣传报道,编制了十四五供水规划,结合重大水利工程、中小型灌区改造、防汛能力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方面,将有关项目拉入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在水利管理服务能力方面,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和信息共享、智慧水利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要紧扣乡村人才这个关键,抓住人才核心,助力乡村振兴。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防洪工程灾害防御能力仍较薄弱。由于水利工程缺乏持续维护资金投入,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中小河道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新出险小水库的除险加固等,需进一步提升我县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充分发挥减灾兴利效益。

(二)供水工程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镇供水无应急水源工程,水厂设施及处理能力不能满足规划年用水需求,城区管道老化,破损严重;农村饮水安全还不巩固,工程性缺水、分散式供水较多;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地表水利用工程不足,缺少新建一些骨干水源工程,各镇备用水源建设迫在眉睫。

1、农村供水智慧化管理程度不高。我县农村供水服务中心已建成并开始运行,由于农村供水工程消毒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尚未全面覆盖,农村供水运维平台和监控平台还不能全面智慧化管理和在线调控,人工管理成本高,无法实现水质的实时监测。

2、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资金不足。我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建后维修管护工作量大,运行维护成本高,请上级部门加大维修管护资金支持力度。

3、部分供水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部分水厂的一体化净水器使用年限到期,水处理效果不佳,难以满足现状供水需求。部分二氧化氯发生器老化,经常出故障,维修运行成本提高,需要更换,需配备过滤设施及消毒设备。

(三)自然河流不连通,水生态修复任重道远。月河部分段水体污染,枯水期水质达不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加之月河与汉江在汉阴县区域内不连通,使得月河生态环境薄弱。需开展水系连通、月河补水等工程,打通汉江与月河的输水通道,促进水循环,改善水生态,恢复生态基流等河道自然面貌。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河流、水库源头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扩大水源涵养区,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恢复小河流及山洪沟基本形态和行洪能力,拓展河流生态空间。

(四)水利监管水平滞后,信用惩戒机制还未健全。水利行业重建轻管矛盾突出,各类水利监管措施单调、手段落后,下一步需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升水利监管措施,满足现代水利、信息水利、高效水利、效率水利的新要求。

(五)水利投资建设资金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效益发挥。通过实践来看,大型水利工程因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因此,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支持力度的同时,应探索社会融资办水利的路子,走向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四、衔接的途径经验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保障水质、水量、水效为出发点,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完善工程体系建设,即有条件的区域实施城乡一体化等规模化工程建设,基础薄弱的区域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条件一般的区域对现有工程更新改造,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以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为重点,全面推进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强城乡水源保障。推进规模化工程建设,以小并大,提高供水保证率。推进输配水管网建设,打通输配水网络“最后一公里”,构建形成以天然河道、重要输配水工程、连通工程为主干,以城乡供水管网为分支的输配水网络体系。推进供水工程在线监测和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集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维、智慧化服务一体化的“云服务”供水管理体系。

(二)补充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

1、大力科学包装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树立“项目为王”的思想,按照省市十四五规划,大力包装可落地项目规划。根据我县水系功能定位和现状,可从河湖连通调度灵活的供水保障体系、安全可靠指挥有力的防洪减灾体系、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水生态文明体系、严格管理信息引领的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4方面入手包装项目,归列“补短项目”和“强监管项目”,多方筹资,解决管护资金。通过项目争取、以工代赈、政策倾斜、社会和企业参与、PPP模式等落实经费投入,多方引导,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田间水利工程建设筹集资金,夯实设施管护保障。运用“六水统筹”理念,坚持水利、发改、国土、农业、环保、住建、扶贫等部门无缝对接,推进我县水利高质量发展。

2、规划引领,严把设计技术审查关。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省委“五新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致力于人民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

3、加强建设质量管理,确保效益长期发挥。严抓建设五方责任主体和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把好建设程序及审查关,推进法制、诚信、质量强县建设。严格基建程序,落实“四项”制度,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参建单位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完善年度水利建设质量考核办法,加强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4、强化水利招商,打造立体效益。围绕安康“中国硒谷”和市委提出的“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之路”,强化招商,做好“富硒饮用水”、特色水产养殖和涉水产业建设这篇大文章,充分拓展水资源综合效益。

(三)建管并重,改革为先。

1、健全管护运营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按照“谁拥有,谁管护”或“谁使用、谁管护”的方式负责管理维护,确定标准,把质量放在管护工作首位,确保工作有方向、干事有重点、成效有标准。创新管护运营模式和智慧化水平。可采购第三方运管服务,建立智慧化平台,县发改物价部门定价,适当收取水费,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发展机制。

2、示范引领,分层推进。牢固树立“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管护是永恒的主题”的思想,采用建管结合方式,降低维护成本。每年评选表彰奖励运营管理示范单位,激发主动性。将农村基础设施运管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采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行业部门评价的方式参与评价,促进重视管理。

3、强化宣传动员,形成管护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及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去,使水利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4、推进改革。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原则,推进农田水利改革。积极试点代建制,前期工作打捆招投标制,“五小”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租赁经营制,有序推动建设管理改革。坚持“红线用水、有偿供水、阶梯水价”,做好农业水价和生活水价改革。以镇或流域为单元逐步设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推行以奖代补,撬动民间资金投资水利,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做好配套改革。

(四)依法行政,制度为要。完善水利建设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治水。清理、完善各类法规性文件和制度,坚持立、改、废相结合,确保水利事业有法管,管的好,见实效。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严查水事典型案例,维护良好水事秩序。疏理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清单,做好接、放、管、服。坚持信息公开,做到审批、收费、程序、时限等服务信息全面公开,建立网上办事大厅,着力打造阳光政务。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查、审批、招标实施方案批复和项目验收管理。

(五)科技创新,人才为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增加水利科技经费和人力投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加大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在水利勘察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终身教育,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素养。在人才的任用、管理、培养上建立激励竞争机制,营造吸引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上挂、下派锻炼,轮岗交流,水利建设主战场练兵,加速人才成长。拓展水利人才引进渠道,坚持招聘、招考和选调相结合,及时补充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建立适应全市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水利人才梯队。

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补充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建管并重、依法行政、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既是发展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要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打造建设汉阴全域“美丽河湖”,以“农饮提标”与“水美百村”为双引擎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7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