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过滤机 >> 过滤机资源 >> 普通口罩打结变成N95KN95口罩不能用
上海辟谣平台发布涉疫谣言“30问30答”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提供谣言线索或希望求证部分说法是否准确。其中,“怎样选口罩”的问题比较集中。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梳理了有关口罩的相关问题和传言,一并答复。
KN95口罩不能防护新冠病毒?
真相:可以。
近日,网传能达到防疫要求的口罩只有5种,对应的生产标准分别是“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儿童口罩”。相关提示表示,如果口罩外包装标注的执行标准不是这5项,不建议使用。但是,市场上常见的KN95、N95口罩对应的并不是这5项标准,而是“GB”,难道KN95、N95口罩不能防护新冠病毒?
上海辟谣平台求证发现,网传“只有五种口罩能够防疫”的说法不准确,KN95、N95口罩可以防护新冠病毒。
网传的“只有五种口罩能够防疫”针对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罩。市场上,除了信息列出的根据5种标准生产的口罩外,还有不同材质、不同花纹的口罩。很多口罩从外观看,很难看出差异;但通过包装上标注的执行标准,可以区分它们究竟能否发挥防护作用。未采用相关标准的口罩很可能只有美观或保暖作用。
至于KN95、N95口罩,完全可以用于新冠病毒防护。但它们有别于上述5种标准对应的口罩类型,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类型,对应的标准有我国国家标准“GB《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美国NIOSH(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认定”“欧洲EN”等。目前,KN95或N95口罩与“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不同,不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监管。但对于它们的防护作用,许多权威机构均给出正面答复。
如,中国疾控中心明确表示,颗粒物防护口罩的阻隔能力与医用防护口罩相同。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医务防护口罩的补充,但对于手术室等有卫生学要求的区域不能使用。可适用于较高风险暴露人员,如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等。
但是,由于KN95及N95口罩过滤性更高,长时间佩戴容易产生不适。吸烟者、肺气肿患者、肥胖者等本来就容易呼吸不畅的人群,再佩戴N95口罩,会更加雪上加霜,甚至加剧呼吸问题。所以,人们日常防护只要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即可;前往高风险场所,可以选择KN95或N95口罩,但注意佩戴时间不要太长。
普通口罩打结能变N95口罩吗?
真相:不能。
网上流传一则视频称,将普通口罩对折,把两侧耳带打上结后再佩戴,就可以使得口罩的密闭性增加,达到N95口罩的效果。这种说法存在夸张。
从材料和防护等级看,N95口罩的过滤能力会比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等高一些,其区别在于不同口罩种类中使用的熔喷布有差异。将口罩耳带打结虽然可以提高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性,但不能改变口罩本身的材料,所以不能实现“普通口罩变N95口罩”的效果。
但要肯定的做法是,佩戴口罩时确实要将口罩尽可能贴合面部。不论何种口罩,佩戴后都要注意压紧口罩鼻梁处的鼻夹,并注意口罩四周与脸部的贴合性。如果耳带太长,可以通过打结的方式缩短;如果口罩太大或太小,可根据脸型选择不同规格的口罩。
同时戴两个普通口罩
能发挥双倍防护效果?
真相:不能。
佩戴两层口罩不仅不能增加安全性,而且可能会因为口罩之间互相摩擦造成佩戴移位,反而影响口罩的气密性。
在日常防护中,根据自己的脸型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注意口罩与面部的贴合度即可。
口罩级别越高越好?
真相:不是。
如前文所说,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要佩戴KN95或N95口罩。长时间佩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容易引起不适,对前文说的那些敏感人群,更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此外,如果一定要选择KN95或N95及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要注意避免选择带有呼吸阀的型号。带有呼吸阀的型号能缓解佩戴者的不适,但若佩戴者感染了病毒,这类口罩会将佩戴者呼出的病毒散播在空气里,威胁他人健康。
口罩要抖一抖才能用,不然会中毒?
真相:不会。
合格的口罩没有这种风险。部分口罩在生产时会使用环氧乙烷消毒,虽然环氧乙烷属于一类致癌物,但毒性与剂量相关。根据国家标准,口罩残留的环氧乙烷含量不超过10μg/g都是安全。合格口罩的环氧乙烷残留量都低于该标准,且残留的环氧乙烷在流通过程中还会继续自然挥发。所以,没必要在使用前抖口罩。
提示:口罩这么选,这么戴!
拿到口罩,首先要看外包装上的文字和图片,在外包装寻找“产品标准”。例如:产品标准YY开头,那么它就属于医用外科口罩,适合公众使用。(其他口罩类型及适用场景见下表)
医用类型的口罩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管理,须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公众可在口罩外包装上看到注册证编号,然后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158.html